“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妙笔神针”。著名学者赵朴初先生对金银彩绣的这句赞誉,让很多人知道了宁波有这么一门精妙技艺。金银彩绣原称“金银绣”,即以金银丝线与其他各色丝线一起,在丝绸品上绣成带有不同图案的绣品,是汉族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它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实例出自陕西法门寺的唐代地宫中,在中国古代,属皇室宫廷专用手工艺。皇帝龙袍、皇后凤袍等都可见它的身影。自唐宋以来,宁波也素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美称。宁波金银彩绣老艺人们多次提到:“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进入宁波,引入了国外的刺绣针法,当地人称之为‘外国绷’。宁波绣工把民间刺绣的传统技法和‘外国绷’绣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宁波金银彩绣。”由此可见,“外国绷”技法的加入为宁波金银彩绣增添了不少特色。

  陈素君:跟佛教的兴起,我们的金银彩秀应该是紧密连在一起的。它鼎盛年是在唐朝的时候,我们这里也是金银彩秀最繁荣的时候,佛教方面很多菩萨的袍,还有幡这些都是用金银彩秀做出来的。当时肯定是以实用价值为主,现在就是实用价值在转换为艺术价值。

  民间的东西还是要全社会去关注去,全社会去重视,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有权利有义务去保护它,去爱护它,多关心你身边的传承人。

  金银彩绣的主要绣制特征,在于充分运用“盘金”、“填金”、“包金”以及“隐花”和“胖绣”等绣法。这一绣法,不追求画面的写实和栩栩如生,而是在整体上追求华丽、厚重和装饰感,局部和细节上讲求排线、线块结合的针法。金银彩绣的主要面料以缎为主,轻而薄的绢类织物也可以用。其主要辅料,以布料、棉花和纱布等,用作胖绣的垫料,隐在丝线内。绣制中,彩色丝线和金银绣均有粗细,但金银线密密地“钉”、“包”在彩线绣表面,不直接用于刺绣。最具代表性的金银彩绣绣品应该是在1989年由许谨伦作为主设计人并直接参与制作的大型立屏作品《百鹤朝阳》。该作品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献礼作品,荣获1989年中国工艺美术第八届百花奖的珍品奖、金杯奖,并成为国家工艺美术馆珍宝馆的入口首件陈列品。

  金银彩绣是细活,全凭眼功、手功和心功。整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设计图稿。明确刺绣内容与形式。第二,手工戳花。将设计好的图稿做成油纸印花花板,印制在丝绸织物上。第三,绣制绣片。绣片时先要上棚,上棚后要检查织物有无漏印,是否平直。然后对齐绣花底料,进行缝制,再根据图稿指定色样进行配色。绣制时,首先绣彩色丝线部分,再根据设计要求绣金、银线。第四,成品制作。刺绣完成之后大多是半成品,需要根据设计者的意图,进行成品裱拓、装潢等后道工序制作,做成各种各样装饰用品,或装裱成镜框,或制作家居饰品,或制服饰等。2011年5月,宁波金银彩绣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独有的民间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作为宁波典型传统手工艺“三金一嵌”中女性色彩最浓的一“金”,金银彩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市场需求,曾经辉煌一时,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一度面临失传。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的创办人裘群珠,是宁波金银彩绣的传人,19岁开始学习金银彩绣制作,对这项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看到这一困境,裘群珠于2010年创办了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艺术馆总面积850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

  裘群珠:我是作为自己也是喜欢,我们因为小姑娘的时候,在80年代,我也跟着人家比我们大一点的小姑娘一起学刺绣,我是白手起家,2008年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就开始把老艺人组合起来,再一步一步把它做起来,做起来很多产品要开发,要研发,也请了很多年轻的,年轻的团队要跟老艺人结合,毕竟要创新。在2010年,我这个博物馆建好,也就是在2010年12月1日我这个博物馆开馆。

  苏绣自己也有自己的特色,它有一个比较真实的,打个比方,你的人马上给你绣出来,就是很真实就是一模一样。但是我们金银彩秀的特色就是比较富贵,就是让你看起来有立体感,看过去感觉让你有一种欢喜心,就是比较高雅、大气、华贵。金本身是黄金,是用金线做的,金线我们里面有棉线,棉线包金的,银是包银的,彩线实际上是颜色的变换,是来点缀的,全部用金线也不好看,全部用银线也不好看,就是用各种颜色来变换,让颜色更加亮丽,更加的看起来很舒服。

  我有一个阿太,她手很巧,以前脚也是三寸金莲,小脚,她什么都是自己做,以前衣服也是自己做,就感觉很好玩,隔壁看看我们姑姑都在做,我也跟着去学。

  还有一个,虽然我妈妈刺绣不做,她做衣服也很厉害。以前我们小姑娘的时候因为衣服都是自己做,包括鞋子,每年春节的时候,我们很小的时候,衣服鞋子都是我妈妈做好,放在床头上,就是大年初一,(大年)三十老早放好在那里,大年初一很早起来就就穿衣服。我妈妈做的衣服很漂亮。

  也是通过这几年,确实也不容易,一步一步把它做起来。我本来是这样想,能够自己喜欢就做点自己喜欢做做就好了。博物馆造好了,博物馆造好以后,我们批了国家级非遗一步一步报上去,在2011年11月份,国家级非遗批出来了,批出来了以后,政府也是政策也好,各方面都越来越支持,越支持,又要开始启动新的博物馆又要造了。

  这个想想人生也是难得,还是要去努力。低谷实际上是宁波绣品厂,绣品厂那时候是在90年代初,80年代底,那时候实际上也是盛世的时代,后来在90年代以后,因为这个企业倒掉了,绣品厂就不开了,不开了就没有人做,所有人都不做,因为业务没有了谁都(不愿意)做,基本上这个时候就断了。我自己也是一直喜欢,那时候收藏了很多东西,也是因为自己也没考虑做什么做金银彩秀。我是想自己好玩,看看有些东西蛮有韵味的,收过来买过来放在那里,以前我先生也不知道放了这么破破烂烂的东西。记者:作为金银彩秀的传承人,您觉得金银彩秀什么样的特点能够吸引您一直做30年?

  裘群珠:我是认为这样,因为每个人人家说一辈子做一件事,最关键还是自己喜欢,自己认为这个行业,再说这个刺绣的东西,本身女人,女人您能够做难听点有一技之长,还有能够让自己更加有韵味、高雅,能够自己在做的过程中自己比较喜欢的,这个很重要。

  我是这样想,金银彩秀既然在我们这一代,现在关键还有国家的政策也很好,人生也是这样,很难得的,一辈子有的是轮不到的,像我们已经轮到了,你怎么样有这个机会,有这个缘分,怎么样把它做好也是一种使命。我感觉到,像我们既然有这个缘分,有这个使命,我应该要把它做好。我想今年开始,有压力也是动力,现在就把自己定位,金银彩秀一定要有产业化,有产业化有发展才可以传承,没有产业化谈不上传承,你怎么可以发展,没有发展。

  现在我下一步就开始把我们金银彩秀,现在已经在做的就是融入生活,以前我们不是很多像我们自己也是这样,买包包也好,买所有东西都是买奢侈品,LV,香奈儿,买国外的。现在人思路不一样了,我们过5年,现在不用过5年,风水轮流转,我们也成为中国的奢侈品,人家也是买我们的,我们把老祖宗的东西做好,做得淋漓尽致,老外也是问我们买的,那我们市场就越做越大,越来越好的。

  (我)女儿因为从英国回来,我女儿也是喜欢画画,也是遗传我先生,对画画对艺术各方面,因为家里的熏陶这么多年,她回来以后也是想老祖宗的东西需要传承。但是她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调研也好,考察也好,在英国几个同学一起,认为妈妈(做的)这个宁波老祖宗的东西需要人去创新,也要开发新的产品,她们现在实际上把我的意愿可以做起来,她们现在想做高端的奢侈品,实际上是奢侈品,包括她们的同学都是圣马丁毕业,在中国说起来也是很有名气,我们女儿她们都是很有想法的,在我的基础上,她们更上一个台阶,做得更好。

  金银彩秀因为也不是我的,也是我们宁波的东西,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金银彩秀,把我们金银彩秀发扬光大,但是发扬光大也是需要大家共力,靠我一个人的力量也不够的。金银彩秀一步一步能够做得好,以后能够成为中国的奢侈品,需要大家的共力,希望把金银彩秀能够成为世界的舞台(音译),越来越好。除了钻研金银刺绣技艺,裘群珠还前往江苏、四川等地,了解苏绣、蜀绣等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措施。艺术馆内收集了自明清以来的优秀金银彩绣绣品550余件,还珍藏着裘群珠公司自主研发的《甬城风情图》《清明上河图》等金银彩绣精品。这几年,裘群珠一直为金银彩绣的市场化推广不断努力,为了拓宽金银彩绣的市场,她在设计和创意上做文章,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她说:“和宁波的其他非遗项目一样,走市场、走产业化道路是金银彩绣技艺能得到传承和保护的一个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