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宋高宗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亡命逃到宁绍平原一带。幸遇一位浣纱村姑相救,后来宋高宗传旨寻遍“救驾”村姑未果。无奈之下,下旨特许宁绍平原一带的女子。出嫁均享有半副鵉驾、半副凤仪的待遇。

  传说的真实性虽无据可查,但十里红妆的盛大场面,却也随着这个传说在宁波一带流传下来。因此泥彩红妆也成为了每一个闺中女子的嫁妆梦。

  当脸上皱起一道道纹路、脚步不再轻盈、动作越发缓慢的时候,唯有这些熠熠生辉色彩不减当年的嫁妆用具,刻录着每一个妇人不为夫知的悲喜情绪。

  而曾经装点万千闺中女子初为人妻的红妆梦,竟是眼前这一件件历经岁月不曾褪色的泥金彩漆手工艺品。

  工艺考究精致,以生漆和金箔为主要原料。主要有描图、堆塑、贴金、罩漆、上彩等20多道极其复杂的工艺流程。

  眼前的这幅6联挂屏《八十七神仙卷》作品描绘的,就是一幅朝拜天尊的宏大场面。手持幡旗供品的金童玉女,演奏琵琶、羯鼓、横笛的乐队簇拥。画卷飘动流畅似行云流水,人物线条清晰、布局跌宕起伏.

  泥金彩漆以其精湛的手工技艺,及婚嫁习俗的延续流传至今。为宁波民间手工艺平添了一份色彩。馆藏于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的清中期的龙凤红板箱及大木眠床,可以看出当年泥金彩漆带给人们生活的光彩。

  泥金彩漆工艺还大量运用在寺庙的修缮中。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的七塔禅寺初建于唐大中十二年,距今已有1140余年历史。佛像的堆砌贴金着色与泥金彩漆工艺息息相关,因而泥金与生漆的工艺在佛教文化保护中起到了难以替代作用。并且每道工序都是由纯手工堆砌起来的,所以尽管是一件小小的作品,也要经由几个月才能完成。

  泥金彩漆工艺,通过泥金工艺与彩漆工艺的完美融合,赋予了生活更多的彩色幻想。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有了对生活探索的热切企盼。发现与宁波河姆渡的一只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朱漆碗,就是民间泥金彩漆手工艺的雏形。

  集古人智慧于一身的泥金彩漆工艺品,在明清之际达到炉火纯青的鼎盛时期。到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曾在宁波民间风靡一时。泥金彩漆工艺靠师徒口手相传,这门纯手工艺不仅需要纯熟的美术功底和一门心思的专研态度。时间褪去了泥金彩漆的盛世地位,顺应时代发展。人们审美变化的需要 ,手工艺传承人的缺失,文化传承之路面临着选择。

  地处东南沿海的甬城,自唐宋以后,享有海上的丝绸之路。继汉唐之风的泥金彩漆工艺,也是在此时悄然崭露头角。在实业救国浪潮中,携带着梦想的和丰创意广场崛起了,创新之路由此开始。凝聚了古人智慧的泥金彩漆手工艺品,凭借着和丰这个创意平台,与创意相聚集、相碰撞。

  曹厚德的父亲曹久裕,就是20世纪初就开始从事泥金彩漆手工艺的老师傅。从小在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下,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泥金彩漆的传承之路。现已处于八十多岁的曹老先生,传承之路对他来说任重道远。需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开设了专门的泥金彩漆手工技艺课程。在传授传统技艺外,作品构思任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为求探索出一条传承与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的新路。应时代发展之变,泥金彩漆创新之路将似凤凰涅磐一般得以浴火重生,期待泥彩红妆能够再次装点女儿梦。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痕迹,文化传承是种族生生不息的奠基石,是人类精神的延续。泥金彩漆传统文化,象征着茁壮成长的生命。时代在风雨中变迁,文化苦旅必将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