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发展:全方位的解读与前瞻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年03月02日 16:00

  宁波舟山港2016年吞吐量年增幅居全球五大港口首位。(资料图)

  自2006年以来,《宁波发展蓝皮书》已连续出版11年,全面记录与系统解读了宁波经济、社会、文化、党建、生态的发展历程,成为市社科院(市社科联)智库建设的品牌成果。

  李磊明整理 编者按

  最近,市社科院(市社科联)举行《宁波发展蓝皮书2017》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副院长、副主席陈利权,市社科院社会所所长史斌,市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戴娜,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谢秀琼等,对2016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梳理总结,并对2017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作了预测分析。

  2016年宁波发展亮点纷呈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民生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与新发展,亮点纷呈。

  一是多个改革试点创新引领发展新优势

  2016年,宁波共承担了全国17个改革试点任务。其中,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促进宁波在浙江乃至全国率先攻坚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全省、全国提供示范样板;借着国家保险创新综合实验区获批的东风,宁波进一步落实“全域保险”发展理念,将保险应用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社会治理的全领域、民生改善的全方位;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促进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机遇;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助力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服务更加深入;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将在电商、文化消费、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推动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区联动发展

  打造联运枢纽国际港。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运作加快推进,“中国航海日论坛”永久落户宁波,“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得以深化,成立海上丝路航运大数据中心,国内首家航运保险公司东海航运获批开业,这些新举措有力助推了宁波舟山港由“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的转变。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获批设立等“红利”,为促进港口经济圈跨境贸易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推进多边经贸合作。宁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国际城市和港口合作论坛、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较好发挥了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创新的作用。除经贸合作外,宁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领域拓展,形成开放大格局。

  准确把握宁波都市区的功能定位。作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四大都市区之一,宁波发挥极核带动作用的同时,主动对接区域间的互联互通、重大合作平台集聚、公共服务和文化一体化、生态环境共保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确定宁波都市圈为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之一。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为宁波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带来了重大机遇。

  三是在交融与创新中提升宁波城市文化品质

  围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建全域化更高水平的文明之城,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目标,宁波在推进文化消费供给侧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发行了浙江首张文化消费集成卡,入选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宁波首个文化产权交易及投融资服务平台正式揭牌,举办首届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首届文创产业北京推介会,宁波音乐港建设正式启动。

  四是着力推进与积极实践绿色发展与生活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1+5+X”监督模式;《宁波市生态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实施《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发布《2016-2020年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峰值目标约束下低碳发展的“宁波模式”,受到巴黎地方领导气候峰会参会城市与代表的充分肯定。

  启动千项“美丽”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区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9个,国家级生态镇96个,省级120个。

  五是努力创建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市

  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不断深化。1603项公共服务得以网上“一键办理”,同时,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覆盖;建立全国首个地方性进出口质量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宁波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启动。根据《“互联网+政务”报告(2016)》数据显示,宁波政府服务渗透率全国第五。

  教育现代化顺利推进。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建设,深化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启动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项目,推动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园建设。根据《2015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价报告》,宁波的教育公平指数位列第一,教育质量、教育条件保障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健康宁波建设有效开展。成为首批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十分钟健身圈”基本上建成,加快奥体中心建设。

  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进一步强化。实施《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加快创业创新主体从“小众”向“大众”转变。

  2017年宁波经济发展的三大机遇

  2016年,我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继续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经济运行低开稳走、逐步向好,结构效益有所改善,“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创新驱动势头良好。2017年,将围绕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及“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新经济培育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各项试点示范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要牢牢把握与抓住当前宁波经济发展的三大机遇:

  一是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的机遇

  2017年,国家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我市在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方面有能力承接国家层面的一部分战略布局,目前港口经济圈已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梅山新区正在加快申报,都市圈发展战略在积极推进制定。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市级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市有望充分发挥自身基础优势,承接国家更多的规划和政策布局,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中更加彰显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是改革试点深化的机遇

  2016年,我市相继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等国家级试点。2017年,随着这些试点示范建设的推进,我市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将会不断被总结和创新出来,有利于更加深入、更高层次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三是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机遇

  当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兴起,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我市作为制造业大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市场需求较大,为新的发展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挖掘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若抓住时代机遇,宁波有望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2017年宁波社会发展迈入“新成长”阶段

  2016年宁波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实现稳步提升。可以预见,2017年宁波社会发展形势将延续2016年的基本态势,在总体保持和谐稳定的同时,呈现出更趋复杂、更不确定的特征。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社会发展也会相应迈入一个“新成长”阶段,即更加注重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健康、食品安全、水和空气清洁、满意度、幸福感等都会有新的更高的要求。2017年,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全面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引领,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和效率,更加注重让更多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优化社会结构,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要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社会事业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平台,也是深化社会体制创新的有效抓手。2017年宁波全面深化社会事业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以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为重点,大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以各种方式发展社会事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二是要以体系建设为依托,实现社会保障稳步提升

  从宏观背景看,随着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的不断增多,2017年宁波市社会保障工作中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和谐劳动关系的难度将不断加大。宁波需要更加重视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以全面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依托,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三是要以基层治理为龙头,促进社会治理规范有序

  2017年宁波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要总结提炼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经验,继续推动以体制创新为统领,着重解决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和体制性问题,确保社会发展和谐稳定、规范有序。

  四是要以均衡便捷为目标,加快社会服务优化升级

  2017年宁波市社会服务的工作重点是积极配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改革,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和普惠化,以均衡便捷为目标,提升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和效率,实现社会服务优化升级。

稿源: 宁波社科网  编辑:俞越